im体育江门一中2025届创新班研学活动启动 为培优

浏览次数:137 发布日期:2023-01-31

  im体育江门一中2025届创新班研学活动启动 为培优注入四大创新“基因”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坚持优质均衡,推动西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江门一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强大动力。除了在常规教学上更趋完善,坚持把孩子们的事办好,今年,该校还将全面升级特优生培养模式,注入四大创新“基因”:编印首套启超学院创新班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与湖南名校金牌教练名师团队合作推出“桥梁课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以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拓展个性培养渠道助力学生圆梦“双一流”。

  播下种子,收获未来。在江门一中,注入了创新“基因”的特优生培养模式就是一粒粒种子,即将凝聚养分和力量,春华秋实。

  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快速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对接下来三年的高强度学习至关重要。江门一中创新班自开办以来,一直注重初高中衔接,而今年老师们还有了更有力的“武器”——首套启超学院创新班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据了解,该套教材是秉承了江门一中的办学理念,立足本校的发展特色,总结创新班开办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凝练而成的一套校本教材,共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大学科,重在传授学生高中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初高中衔接。

  以语文为例,校本教材重在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班的孩子难免存在‘重理轻文’的情况,之前创新班的研学课程有尝试过上高中语文的内容,其实只赶进度的学习是有所重复的。从去年开始,我们试行这套校本教材,并在启超学院第一届创新班启用,只是当时还未成书,是老师们印刷讲义完成授课的。”语文校本教材开发者之一、江门一中语文教师毛永秀说,语文对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校本教材设有古诗词鉴赏、经典选读、整本书阅读等内容,重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经过去年的尝试,学生们觉得‘不可思议’,一是认为文言文阅读的篇幅比一些现代文都要长,怎么能‘啃’下来;二是到研学课程结束之后,竟然真的能够完成阅读任务,学生们都惊叹这种学习方法相当高效。”毛永秀表示,学生学习创新班的研学课程,知识性的收获只是其次,重要的是获得学习的方法和兴趣。

  物理校本教材开发者之一、江门一中物理教师刘小庆则表示,物理校本教材不是纯粹地给学生上新课,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物理。“比如运动学,这个内容初高中都有,我们的校本教材就会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应该怎么学,到了高中又应该如何学。同时,教材强调实验,培养实践能力;传授解题方法,培养发散思维;数学是物理的工具,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设计了相关对接课程。”刘小庆说。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原子结构五个章节的时候一脸茫然,将之视为‘天书’。所以我们结合学生在高一入学之初学习化学的困难,开设了这五个重要理论知识的初高中衔接课程。”化学校本教材开发者之一、江门一中化学教师李丽君说。

  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生变化。初中的知识相对浅显,重视知识的结果;高中则更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及其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

  对此,江门一中针对冲顶的“第一梯队”,组建名师团队首推“桥梁课程”。“桥梁课程”在实例中渗透学习方法,im体育官网是解决初高中衔接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桥梁课程”今年开始在江门一中教育集团内部实施,im体育官网由江门一中与成员校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牵手推进,邀请湖南四大名校金牌教练名师团队和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优质教师团队,面向江门一中创新班授课,课程目标是完成物理、化学、数学三科的初高中衔接。

  首期课程将在5月21日—6月18日进行。物理的授课内容包括物理思维方法的构建、力的认识及受力平衡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化学的授课内容包括结合实例谈初高中的衔接和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化学初步知识等;数学则包括数与式的变形技巧、数学思维方法的构建和数形结合等内容。

  与此同时,发挥集团内部的资源互补优势,学校针对冲顶的“第一梯队”制定了三年培优课程体制体系建设计划,引进体系化专门课程并制定专项教学计划,聘请全国顶尖学科竞赛教练团队(由国家集训队教练、国际奥赛金牌教练、清北奥赛金牌选手、教育管理专家、强基专家、省科研院知名学者以及中学强校学科名师组成,名师专家规模逾100人),并由国内有丰富竞赛经验与成果的专业机构提供体制体系保障。

  去年是“新高考”落地首年,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涯规划能力是江门一中、尤其是创新班工作的重中之重。往届创新班乃至全校都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而新一届创新班的新特色,是首次由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具体协助班主任强化德育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时也相应增加。“疫情常态化的工作环境下,在以往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础上,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做好相应准备,适应高中生活。”新一届创新班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学生发展中心教师马聪粉说。

  据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三个落脚点分别是高一提供选科信息、高三优化志愿填报以及高中学业整体规划。在高中三年里,将会培养学生探索自我发展方向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特长,确立自己的职业大方向,选定适合自己的主攻专业大类。围绕这个大方向,学生在校内还将通过社团活动、职业体验、综合实践等方式培养相关能力,从而实现高中所学和大学所要的有机衔接。

  高一级创新班学生何信菲表示,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选科方向。“高一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老师就给我们提供了选科指导。我当时的兴趣其实是有点偏文科的,但是经过课上的了解,我向往的大学专业需要理科的知识,所以我现在选择了全理科。”何信菲说。同班的谢卓钊高一时早早就选定了物理和化学,却在生物和地理之间犹豫,“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之后,我确定了今后要攻读工科的想法,所以后来就选定生物了。”谢卓钊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职业生涯规划,江门一中创新班还注重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尤其是初高中衔接的心理引导。“因为到了高中要面对的是全寄宿的学习生活,这期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加强等都需要学生们注意。而且来到创新班,大家都是从各初中选拔上来的佼佼者,部分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这时候我们就会注重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让他们在这个适应期慢慢过渡。从前几届的经验来看,创新班的学生们一般在开学后就会更加适应高中生活,也变得更有信心。”江门一中心理教师吴惠贤说。与此同时,为了让不同学校的学生更快地熟悉彼此,在研学课程初期,该校还安排了破冰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打破人际交往关系中的隔阂。

  今年创新班在特优生培养上,除了通过文化科高考这一主要渠道,im体育官网还将通过学科竞赛、打造高水平艺术团、打造高水平运动队、空军招飞和强基计划五大渠道助力更多学生圆梦“双一流”。

  学科竞赛是江门一中的一大“绝技”。该校开设了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竞赛课程,学科竞赛成绩不俗:学校有4名学生参加全国生物赛获广东赛区全国一等奖,2名学生参加全国化赛获广东赛区全国一等奖,学生李文健获第十八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地区选拔赛金奖并入选国家集训队,学生唐俊午、尹智毅项目获第37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将推荐申报全国赛项目。在高水平艺术团的打造上,该校去年培养了高考书法类合成总分位列全省第一、文化科成绩超过600分的学生黄一洲。而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上,在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生秋季定向运动锦标赛上,江门一中获团队总分一等奖;参加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生秋季游泳锦标赛,江门一中游泳队收获团体二等奖。

  空军招飞一直是江门一中的“王牌”。今年,空军招飞也纳入了创新班的培养计划,将在家国情怀、身体素质的锻造上为创新班的学生注入一股“强心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校已分别有4人和1人通过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初试。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通过多渠道实现“名校梦”,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上。在创新班,学生在艺术、体育、竞赛、社团等方面的生活丰富多彩。谢卓钊就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球员,曾代表江门市参加“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他表示自己每周都会参与足球队的训练,在课余时间尽情享受体育锻炼的快乐。何信菲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不忘钢琴练习,通过申请,学校安排了琴房支持她进行考级练习。

  谈到当时的高中选择,谢卓钊和何信菲都直言初三曾经考虑过一些省级名校,但后来的想法已变得更加成熟、理智。“这几年江门一中培养的优秀毕业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而且在创新班就读近一年来,无论是班上的学习氛围、师资力量,还是课外活动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成长。”何信菲说。

  新一届创新班学生高晓朗和曹博文的家长也是被创新班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所吸引,且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学生的姐姐都曾是江门一中的毕业生,所以两位家长近几年都十分关注江门一中的高考情况。“好的苗子要有妥善的栽培方法和适合的成长土壤,才能更加茁壮、更为优秀。姐姐就是江门一中的毕业生,所以我们会对江门一中更加了解、更有信心,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高晓朗的爸爸说。曹博文爸爸则坦言,确实有考虑过外市的名校,“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江门一中,因为通过对比就看得到近几年江门一中上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学生人数在逐年攀升,幅度很大,所以相信江门一中培养特优生的实力。”曹博文爸爸说。